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 第378章 这一局,老夫跟定了!

第378章 这一局,老夫跟定了!

    “你二人,这个月武略院的考核成绩如何?”张维贤开口问道,语气带着期许。

    张之极上前一步,躬身回话:“禀告父亲,这个月综合考核成绩我与弟弟均为甲上,体能考核、马术考核、火器操作、韬略策论等均为优等”

    张维贤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点了点头:“不错,未曾辱没英国公府的门楣。”

    他坐直身子,语气变得郑重,“你二人须知,我英国公府乃大明世代勋贵之首,自先祖张玉辅佐成祖靖难以来,到曾祖张辅平定安南,世代为大明镇守疆土、开疆拓土。”

    “可土木堡一役,勋贵精锐尽丧,文官集团趁势夺权,我等不仅失了兵权,还要受他们掣肘排挤,百年荣光几乎断绝。”

    “如今陛下乃是前所未有之明主,锐意革新、强军兴邦,正要行开天辟地之伟业。你等生逢其时,切莫辜负这难得的机遇。”张维贤沉声道,

    “武略院是陛下为勋贵子弟铺就的青云路,你们今日多流一分汗,明日沙场之上便多一分底气。将来建功立业、重振勋贵荣光,不仅是为了咱们英国公府,更是为了报答陛下的知遇之恩!”

    张之极与张之振齐声应道:“儿子明白!定不负父亲与陛下的期许!”

    就在这时,管家匆匆走进后花园,躬身禀报:“国公爷,宫里来人了,传陛下口谕,三日后,着您前往乾清宫参加小朝会,不得有误。”

    张维贤心中一动,连忙问道:“可知还有何人参会?”

    “回公爷,五军都督府所有在京都督,还有六部尚书、定国公等几位勋贵,都收到了旨意。”管家回道。

    张维贤闻言,眉头微微一皱,心头一紧。陛下突然召集群臣与全体在京勋贵开小朝会,绝非小事。再想想今天收到陛下要派水师远征南洋的消息,他估摸着,陛下这次怕是要搞大动作了。

    他沉吟片刻,对管家吩咐道:“你即刻去账房,将府中可动用的家财、田产、商铺进项一一统计清楚,列成清单给我。另外,通知库房,将家中的那批黄金、白银清点入库,以备不时之需。”

    管家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躬身应道:“是,公爷,我这就去办!”

    望着管家匆匆离去的背影,张维贤缓缓起身,目光越过庭院,遥望紫禁城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不容动摇的坚定。

    自从那日在德胜门外,他为天子驾车,陪陛下检阅新军——那铁甲铮鸣、龙旗猎猎的壮观场面,那数万将士山呼“万岁”时震天动地的气势——那一刻他心中便已明了:这位少年天子,原来已立于不败之地!

    “英国公府两百年的荣辱兴衰,就在今日一举了。”他喃喃自语,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佩,

    “这一局,老夫跟定了!”

    -----------------

    三日后,卯时三刻,乾清宫。

    大殿内灯火通明,檀香袅袅。文武官员分列两侧,泾渭分明。

    文官以首辅方从哲、兵部尚书熊廷弼、户部尚书毕自严为首,身着绯袍,肃然而立,眉宇间带着几分凝重;

    武官勋贵则以英国公张维贤、定国公徐允祯为首,身着麒麟或狮子补服,虽大多静默,但眉宇间较之往日,却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昂然之气。

    “陛下驾到——”司礼府掌印太监刘若愚一声长唱,殿内顿时一片肃静。

    朱由校身着玄色常服,步履沉稳地自后殿走出,并未如往常般先受群臣大礼,而是径直走到御座前,目光如电,扫视全场。

    他单手扶着御案,开门见山,声音清越而威严:“今日召诸卿前来,不拘常礼,是想跟你们聊一聊,”

    他微微一顿,目光在文武两班臣子脸上掠过,“聊一聊我大明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群臣屏息,无人敢接话。大殿内静得能听见烛火摇曳的声音。

    “朕登基以来,整饬京营,重建水师,清查田亩,推行新政,所为者何?”朱由校声音渐高,“无非四个字——富国强兵!然,国库之富,非仅靠省出来;疆域之安,也非仅靠守出来!”

    他轻拍御案,声响在寂静的大殿中回荡:“守成之君,或可偏安一隅;然欲开创盛世,则必须要有开疆拓土之志,扬威四海之能!朕,要做的,是后者!”

    熊廷弼与毕自严交换了一个眼神,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忧虑,正欲出列谏言。

    朱由校却仿佛看穿了他们的心思,根本不给他们开口的机会,继续说道:“朕知道,有人心里在打鼓,觉得朕年轻气盛,穷兵黩武。觉得南洋万里之遥,劳师远征,胜算渺茫,空耗国力。是不是,熊卿?毕卿?”

    被直接点名的熊廷弼和毕自严只得硬着头皮出列,躬身道:“臣等不敢”

    熊廷弼率先拱手说道:“臣不敢质疑陛下之志,然南洋之事确需慎之。西夷盘踞南洋久矣,其据点坚固,战舰坚固,火炮犀利,更兼熟悉海情。我军水师新立,未历大战,恐难与之争锋。”

    “若贸然远征,恐陷‘师老兵疲、补给难继’之险。臣恳请陛下暂缓征伐,待水师战力再振、火器装备齐备,臣必率部死战,绝不推诿!”

    毕自严紧接着奏道:“熊尚书所言极是。如今国库虽略有盈余,却需兼顾多方。推行教化,开蒙小学、府学建设,各地驿站翻新亦需拨款;”

    “若再启南洋战事,军费开支恐达数百万两,户部实在无力支撑。臣并非反对远征,只是恳请陛下权衡缓急,待民生安定、财政充裕后再图不迟。”

    二人话音刚落,文官列中便有不少人暗暗点头,面露赞同之色。

    朱由校心里有数,这帮文臣对自己的实力一无所知,不然也不会这么说,不过没关系,南洋之事,既然他们不愿参与,那便不勉强,他本来就没想着带他们玩。

    这一次南洋之战,他要让这些个文官知道,打仗不一定是赔钱的,甚至还可以大赚特赚。

    到时候等南洋的香料、象牙、檀香、粮食源源不断运回京城,等海上贸易航线打通后带来的巨额赋税流入内帑,看他们还会不会这般“坚决反对”,怕是要挤破头来求着他参与!

    “也罢,”朱由校微微一顿,声音里带着几分意味深长,“既然兵部和户部对此事均持反对意见,那此次南洋战事...”

    毕自严、熊廷弼等人顿时面露喜色,方从哲也松了口气——本以为是场硬仗,没想到陛下竟这般快就妥协了!

    他们正准备出列称颂“陛下圣明、以社稷为重”,却听陛下继续说道:

    “就由内廷一力承当!当然,后续南洋所获之利,也当尽归内帑所有!”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一众文官大惊失色,这怎么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