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远放下手中的的年度报表,心意一动,眼前的虚拟屏幕消失不见。
他目前在不断的侵吞着苏联的资产,也在不断地刷着系统成就。
一个个“第一”将他推上了财富榜的顶峰,一种玄妙的感觉萦绕心头。
距离通关,似乎只剩下一层薄薄的、一捅即破的隔膜。
但这最后一层隔膜,却需要海量的、足以引发质变的资源涌入才能突破。
“必须要抓住现如今所有能抓住的资本。苏联的崩溃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资产放大器,能将投入的资本几倍、几十倍地放大。”
秦远心中明镜似的。
眼下能最快获取的巨额资本,无疑来自那些对苏联遗产垂涎欲滴的西方银行。
远东酒店项目能吸引他们,证明远东集团这块招牌已在西方资本圈有了分量。
而眼下,还有一个更具吸引力的项目可以谈、
那就是远东国际银行本身。
相比于需要长期运营的实体酒店,这家正在野蛮生长、触角深入苏联各个角落的金融机构,更对金融资本家们的胃口。
更别提,法国兴业银行和美国富国银行对它的觊觎早已不是秘密。
“小迪,你对于远东国际银行那边的动向了解多少?”秦远抬起眉头,看向易笑迪。
“老潘的动作很快,”
易笑迪显然对情况了如指掌,从容汇报,“过去三个多月,他按照您先前的吩咐,在五科蓝、白罗斯以及高加索地区,联合当地实力派,在各大城市都建立了分行和多个金融兑换点。”
“在中亚五国,他更是亲自带队,叩开了一座座城市的大门,发展速度极为迅猛。”
潘石屹很珍惜这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从国内以及苏联本地征召培训了大量的人手。
这些人手虽然稚嫩,但是仅仅负责储蓄贷款这两项基本业务,却也是没有什么问题。
而相较于西方银行丰富的业务,以及跨国银行所具备的深厚底蕴。
潘石屹就专注于“卢布保值”以及“低息贷款”这两个业务。
一方面大量的吸收民间资本,另一方面根据秦远的安排,向各地的有潜力的国营工厂提供贷款。
如今远东集团的触角,正通过这些金融命脉,延伸到苏联的每个角落。
“目前远东国际银行在全苏联,一共有五十七个分行,一百三十八个金融点,尤其是在西方银行那些看不上的边缘地带,我们的覆盖范围目前来说,除了苏联的国有银行,就是我们远东国际了。”
易笑迪补充道,对于潘石屹取得的成绩,他也是与有荣焉。
“石屹干得不错。”
秦远赞许地点点头,话锋一转,“兴业银行和富国银行的投资呢?进展到哪一步了?”
这才是资本获取的大头。
先前两家给了四十亿美元的估值,震惊了十国银行街的一众资本。
连早期与远东国际有过合作的花旗、摩根、瑞银也坐不住了,纷纷表达了投资意向。
兴业和富国如同投入沙丁鱼群的鲶鱼,彻底搅动了市场。
让远东国际银行的估值在持续抬升。
尤其是在苏联如此混乱的局面下,远东国际银行的发展壮大速度竟然还在加快。
而且一旦投资了远东国际银行,获得了一半的股权,达成了合作。
那就等于投资方,将获得远东国际银行在远东、中亚、高加索等偏远地带的银行网络。
对于他们业务的开展,具有极大的提升。
这不光是对于兴业、富国是如此,对于专注于莫斯科等大城市业务开展的花旗、瑞银这些银行来说,同样是极大的诱惑。
不过。
对于秦远而言。
抢吧,他们争抢的越激烈,他能撬动的资本就越是天文数字。
“秦总,目前估值已被抬升到五十亿美元,”
易笑迪立刻回答,“但他们仍坚持认购50%的股份。富国银行的态度尤其强硬,表示拿不到控股权就不值这个价。目前几大银行里,兴业姿态最积极,意愿最强,其次是……摩根。”
“摩根?”秦远微微有些诧异,他和摩根的人接触的不多。
反倒是和花旗、瑞银这些银行有过多次接触。
富国银行都有些退缩了,这个摩根怎么还这么坚持?
“对,就是摩根。正是他们的突然搅局,让兴业和富国感到了压力,加快了谈判节奏。”
易笑迪猜测道:“估计……今天就能出结果。”
秦远颔首:“出了结果,让石屹立刻来见我。”
这话落下的当天下午,潘石屹便走进了秦远的办公室。
与他同行的,还有伊莲娜、王功泉、斌子等核心成员。
一个个风尘仆仆又难掩兴奋。
“秦总,成了!”潘石屹推了推金丝眼镜,将一份厚厚的文件递上。
秦远接过那份决定性的融资协议,迅速翻到关键条款页。
目光扫过那串天文数字和复杂的股权结构,即便是他,心中也泛起波澜。
五十亿美元估值,出让45%的股份,引入法国兴业银行与美国摩根士丹利作为战略投资者。
资金将以‘优先股’加‘长期低息贷款’的组合形式注入,确保远东集团保留绝对控制权和业务自主权。
二者在各领域的全面合作,既扩张了三大银行的辐射范畴,有了一个明面上的庞大代理人。
远东国际银行也可以与三家开通更多合作,在资本转账上不做限制。
这是一场漂亮的胜利,既拿到了巨资,又没被捆住手脚。
有了这笔堪称“火箭燃料”的资本注入,他的计划将能以更惊人的速度推进。
这时,伊莲娜上前一步,递出一份文件:“秦,人才基金计划成效显著。”
“这是目前加入了我们基金的名单。”
秦远接过垂目看着上面的名字,伊莲娜则继续说着:“目前,已有七十多名涉及计算机、电子通讯等前沿领域的专家,明确表示愿意加入远东集团。”
这是远东集团未来发展的方向。
“另外,一些空气动力学、飞机设计所以及船舶制造,包括航母领域的专家,也表达了去往中国工作的意向,其中就有图波列夫设计局的几名专家,他们一向与我们交好。”
“不过,”她顿了顿,语气略显遗憾:“瓦列里·巴比奇先生,拒绝了我们的邀请。”
秦远对此并不意外。
他清楚,巴比奇是一个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事业紧密捆绑的、纯粹的爱国者和工程师。
在前世的轨迹中,即使苏联分裂,他作为一个俄罗斯人,也选择留在建造“瓦良格”的五科蓝,只为实现让巨舰下水的梦想。
直到资金彻底断绝,船厂分崩离析,梦想破灭,他才心灰意冷地返回俄罗斯著书立说。
后来被中国招揽,也更多是提供咨询与回忆,并未直接参与核心工作。
要打动这样的灵魂,金钱和待遇是苍白的。
必须从根本上动摇他的信念。
“伊莲娜,”秦远合上融资协议,目光深邃地看向她,“你亲自去一趟尼古拉耶夫,再见巴比奇一次。”
“不要谈条件,就明明白白地告诉他,根据我们掌握的所有信息和局势判断,眼下的苏联,以及即将诞生的新国家,绝对没有可能,也绝不会再有资源让‘瓦良格’下水了。”
“邀请他,不是让他背叛,而是请他亲自去看,去看看真实的苏联,也去看看东方的中国。”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告诉他,如果他真的想看到自己毕生的心血不再是船台上的废铁,那么,他应该亲自去看看,另一个正在崛起的东方大国,是否具备这样的决心和能力。”
“建议他,进行一次实地调查。”
伊莲娜郑重地点了点头,她明白这次任务的份量。
数日后,历史的车轮以无可阻挡之势碾过。
1991年12月8日,斯拉夫三国也就是苏联的三大创始国,在别洛韦日森林签署协议,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并宣称“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现实已停止存在”。
这一纸协议,在法律上宣判了苏联的死刑。
也正是在这一天,身处黑海之滨的巴比奇,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这则如同惊雷的消息。
巨大的冲击让他心神剧震,伊莲娜的话如同魔咒般在他耳边回响。
他看着船台上那已完成大半的庞然巨舰,一种深切的无力感和对未来的迷茫,促使他终于下定了决心。
他需要亲眼去验证,去“调查”。
而就在协议签署的四天前,12月4日,维系苏联七十年的强力脊柱——克格勃(KGB)。
被正式下令解散,拆分为四个独立机构。
分别是联邦安全局、对外情报局、通信与信息局、边防部队。
这意味着一个时代的彻底终结。
就在克格勃总部完成历史使命、牌匾被摘下的当天傍晚,秦远接到了叶卡捷琳娜转来的一个口信:
【拉托维斯局长,希望在离开卢比扬卡之前,再见他最后一面】
秦远知道,这不是简单的告别。
这将是与旧时代权力核心的最后一次对话,也将是揭开更深层阴影的时刻。
他整理了一下衣领,对身边的武卫国沉声道:
“备车,去卢比扬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