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 > 364大乾春浓:农桑节里话丰年

364大乾春浓:农桑节里话丰年

    正月刚过,京城的年味还未散尽,御街两旁的红灯笼还挂在枝头,宫里就已经开始筹备“农桑节”了。风染霜坐在长乐宫的窗前,手里拿着礼部送来的“农桑节”流程草案,指尖划过“农户展示区”“技艺交流区”“成果展览区”等字样,嘴角不自觉地弯起——这是风澈第一次牵头举办如此大规模的活动,从方案策划到物资筹备,他都亲力亲为,比处理朝政还要上心。

    “母后,您看这个流程怎么样?”风澈一身青色锦袍,快步走进殿内,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册子,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儿臣刚才和礼部的大臣商议了,打算在‘技艺交流区’增加一个‘亲子养蚕体验’的环节,让京城的孩子也能体验养蚕的乐趣,从小了解农桑的重要性。”

    风染霜接过册子,仔细看着,草案上不仅有详细的流程安排,还有每个环节的负责人和物资清单,甚至连每个区域的桌椅摆放都画了草图。“做得很细致,”她笑着点头,“这个‘亲子养蚕体验’的环节很好,既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农桑的乐趣,也能让他们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道理。”

    她抬手,拂去风澈肩上沾的一点墨渍——那是他昨晚熬夜修改方案时蹭到的:“不过你也要注意休息,别总熬到子时,‘农桑节’还有一个月才开始,有的是时间准备,别把自己累坏了。”

    “儿臣知道了,母后。”风澈笑着应道,从袖中取出一小包东西,递到风染霜面前,“这是儿臣让御膳房做的桑果糕,用的是去年御园桑果做的,您尝尝,若是觉得好吃,‘农桑节’的时候就给来京城的农户们也准备些。”

    风染霜接过纸包,打开来,里面是切成小块的桑果糕,紫红色的,透着桑果的清甜。她拿起一块放进嘴里,甜而不腻,带着淡淡的果香:“很好吃,比去年的更糯了。”她顿了顿,又道,“对了,你父皇刚才让人来问,‘农桑节’的开幕式,你打算让哪个农户代表发言?”

    风澈道:“儿臣打算让苏州的王阿公发言。他是江南农桑推广的带头人,年纪大,威望高,而且他的故事很有代表性,能让更多的农户有信心种桑养蚕。”他顿了顿,又道,“儿臣已经让人去苏州接王阿公了,估计明日就能到京城。”

    慕容冷越这时也从御书房过来了,手里拿着一份奏折,是关于“农桑节”拨款的:“朕已经批了户部的奏折,拨了五十万两白银,用于‘农桑节’的筹备和农桑推广的后续资金。你还有什么需要的,尽管开口,朕一定支持你。”

    风澈躬身行礼:“谢父皇。儿臣已经和工部商议好了,他们会在京城外的空地上搭建临时的桑园和蚕房,供农户们展示和交流;礼部也已经通知了各地的官员,让他们选拔优秀的农户来京城参加‘农桑节’。”他顿了顿,又道,“儿臣还打算在‘成果展览区’展示各地的蚕丝制品,比如江南的苏绣、四川的蜀锦、还有北方的蚕丝袄,让大家看看农桑产业的成果。”

    慕容冷越点头:“好,这个想法很好。不仅要展示蚕丝制品,还要展示桑苗、蚕种、养蚕工具,让大家全面了解农桑产业的各个环节。另外,朕打算在‘农桑节’期间,颁布一道圣旨,对推广农桑有突出贡献的农户和官员进行表彰,这样能激励更多的人重视农桑。”

    风染霜补充道:“母后也有个想法,在‘农桑节’的最后一天,举办一场‘桑蚕宴’,所有的菜肴都用桑果、桑叶、蚕丝等农桑产品制作,比如桑果酒、桑叶菜、蚕丝酥,让大家尝尝农桑产品的美味,也能带动农桑产品的销售。”

    风澈眼睛一亮:“母后这个想法太好了!儿臣立刻让人把‘桑蚕宴’的安排加进流程里,让御膳房提前准备菜谱。”

    接下来的一个月,京城上下都在为“农桑节”忙碌着。工部的工匠们在城外搭建临时桑园和蚕房,栽上了从各地运来的桑苗,包括江南的“矮脚桑”、御园的“星河桑”、还有北方新培育的“耐寒桑”;礼部的官员们忙着接待各地来的农户,安排他们的住宿和饮食;御膳房的厨师们则忙着研发“桑蚕宴”的菜谱,每天都要试做好几道菜;风澈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每天都要去城外查看筹备情况,还要和大臣们商议细节,经常很晚才回东宫。

    风染霜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每天都会让宫人给风澈送去夜宵和安神汤,偶尔还会去东宫看他,帮他整理散乱的文书。慕容冷越虽然也忙,但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和风澈一起商议“农桑节”的重要事项,教他如何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终于,在惊蛰那天,“农桑节”如期开幕了。京城外的临时桑园里,彩旗飘扬,锣鼓喧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户们穿着五颜六色的传统服饰,带着自己培育的桑苗、蚕种和蚕丝制品,聚集在一起,脸上满是喜悦和期待。

    开幕式上,慕容冷越亲自致辞,他站在高台上,看着台下密密麻麻的农户,语气庄重而温和:“朕今日举办‘农桑节’,就是要告诉天下百姓,农桑是大乾的根本,是百姓的生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种好桑,养好蚕,就能过上富足安康的日子。朕在此承诺,朝廷会永远支持农桑产业,为大家提供种子、技术和资金支持,让每一个勤劳的百姓都能有收获。”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农户们纷纷跪地行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接下来,王阿公代表农户发言。他穿着一身深蓝色的江南传统长袍,手里拿着一根拐杖,走到台上,激动地说:“老臣活了七十岁,从来没想过能有今天。去年太子殿下到江南推广桑苗和养蚕法子,老臣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种了五亩桑田,没想到今年就收获了这么多蚕丝,收入比种棉花多了两倍!老臣要谢谢皇上,谢谢皇后娘娘,谢谢太子殿下,是你们让我们农户看到了希望!”

    台下的农户们也纷纷附和,有的甚至流下了眼泪——他们大多是贫苦出身,靠种庄稼为生,收入微薄,农桑推广让他们看到了新的生计希望。

    开幕式结束后,“农桑节”正式开始。农户们在展示区里展示自己的桑苗和蚕丝制品,互相交流种植和养蚕的经验。有的农户拿着自己培育的桑苗,向其他人介绍种植技巧;有的农户展示着自己织的丝绸,色彩鲜艳,纹样精美;还有的农户在蚕房里,向大家演示新的养蚕法子,如何选蚕卵、如何喂桑叶、如何缫丝,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详细而认真。

    “亲子养蚕体验”区更是热闹非凡,京城的孩子们在父母的陪伴下,小心翼翼地拿起桑叶,喂给蚕宝宝。有的孩子看着蚕宝宝啃食桑叶的样子,兴奋地拍手;有的孩子不小心把蚕宝宝掉在地上,急得快哭了,农户们连忙帮着捡起来,安慰他们别着急;还有的孩子拿着小本子,认真地记录着蚕宝宝的生长情况,像个小大人一样。

    风澈穿梭在各个区域之间,时而和农户们交流,时而解答孩子们的问题,脸上满是笑容。风染霜和慕容冷越也陪着他一起,看着农户们的热情,看着孩子们的开心,心里满是欣慰。

    “你看,这些农户多开心啊。”风染霜对慕容冷越说,“他们能过上好日子,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慕容冷越点头:“是啊,农桑兴,则百姓安,百姓安,则社稷稳。澈儿做的这件事,比打一场胜仗还要有意义。”

    中午时分,“桑蚕宴”开始了。餐桌上摆满了用农桑产品制作的菜肴:桑果酒清澈甘甜,桑叶菜清新爽口,蚕丝酥软糯香甜,还有用蚕蛹做的小菜,香酥可口。农户们品尝着这些菜肴,纷纷赞不绝口,有的农户说:“没想到桑果和桑叶还能做出这么好吃的菜,回去以后,我们也要试试做。”

    下午,风澈在“技艺交流区”举办了一场“农桑技艺大赛”,比赛内容包括桑苗嫁接、蚕种挑选、缫丝、织锦等项目。农户们踊跃参加,各显身手。有的农户嫁接桑苗的手法又快又准,不到十分钟就完成了一株;有的农户挑选蚕种的眼光独到,选出的蚕卵孵化率极高;还有的农户缫丝的技术精湛,抽出的蚕丝又细又长,织出的丝绸光泽亮丽。

    比赛结束后,风澈亲自为获胜的农户颁奖——奖品是新培育的桑苗、蚕种和养蚕工具,还有慕容冷越亲笔题写的“农桑能手”牌匾。获胜的农户们捧着奖品和牌匾,脸上满是自豪和喜悦。

    傍晚时分,“农桑节”的第一天活动结束了。农户们回到住宿的地方,还在兴奋地讨论着今天的见闻和收获。风澈回到东宫,虽然累得腰酸背痛,但心里却满是成就感。风染霜和慕容冷越来看他,给他带来了热水和夜宵:“今天辛苦了,活动办得很成功。”

    风澈笑着说:“不辛苦,只要能让农户们满意,能让农桑产业发展起来,再辛苦也值得。”他顿了顿,又道,“儿臣刚才收到消息,各地的官员都派人来汇报,说‘农桑节’的消息传回去后,很多农户都纷纷表示要种桑养蚕,农桑推广的工作比之前顺利多了。”

    慕容冷越点头:“这就是‘农桑节’的意义所在,不仅要展示成果,还要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明天还有成果展览和表彰大会,你要好好准备,争取让‘农桑节’圆满结束。”

    接下来的几天,“农桑节”的活动依旧精彩。成果展览区里,各地的蚕丝制品、桑苗、蚕种整齐地摆放着,吸引了无数京城百姓前来观看;表彰大会上,慕容冷越亲自为推广农桑有突出贡献的农户和官员颁发奖品和证书,激励了更多的人;技艺交流区里,农户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很多农户都学到了新的种植和养蚕技巧。

    “农桑节”的最后一天,风澈在临时桑园里举办了一场“桑蚕文化讲座”,邀请了各地的农桑专家和老匠人,向大家讲解桑蚕文化的历史和发展,以及农桑产业的未来前景。讲座结束后,风澈宣布,朝廷将成立“农桑研究院”,专门负责桑苗和蚕种的培育、农桑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让农桑产业能够持续发展。

    农户们听到这个消息,纷纷欢呼雀跃,有的甚至跪地行礼:“皇上圣明!太子殿下圣明!”

    “农桑节”圆满结束后,风澈并没有休息,而是立刻投入到“农桑研究院”的筹备工作中。他选拔了一批优秀的农桑专家和年轻匠人,组成了研究院的团队;又从户部申请了专款,在京城外修建了研究院的院址,里面包括实验室、培育室、展示室等设施。

    慕容冷越看着风澈忙碌的样子,心里满是欣慰。他知道,风澈已经真正成长为一个能为百姓着想、能为江山社稷担当的储君了。他对风染霜说:“有澈儿在,朕百年之后,也能放心地把江山交给他了。”

    风染霜点头,眼底满是期许:“是啊,澈儿长大了,懂事了,我们可以松口气了。不过我们还要继续支持他,让他能更好地为大乾的百姓做事。”

    日子一天天过去,“农桑研究院”很快就建成了。风澈经常去研究院查看工作进展,和专家们一起讨论桑苗和蚕种的培育方案,亲自参与农桑技术的研发。在他的带领下,研究院很快就培育出了新的桑苗品种——“高产桑”,这种桑苗的叶片产量比普通桑苗高五成,而且抗病能力强,适合在全国各地种植;还培育出了新的蚕种——“丝长蚕”,这种蚕结的茧比普通蚕茧更大,缫出的蚕丝更长、更坚韧。

    新的桑苗和蚕种推广后,大乾的农桑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各地的桑田面积不断扩大,蚕丝产量大幅提高,农户们的收入也越来越高。很多农户不仅种桑养蚕,还开始自己加工蚕丝制品,成立了小型的作坊,产品不仅在国内销售,还通过丝绸之路出口到国外,为大乾带来了丰厚的税收。

    风澈的努力得到了全国百姓的认可和爱戴,大家都称赞他是“为民着想的好太子”。慕容冷越也越来越信任他,把更多的朝政交给了他处理,让他积累治国经验。

    这年秋天,风澈在慕容冷越和风染霜的支持下,又推出了“农桑合作社”政策,鼓励农户们联合起来,成立合作社,共同购买桑苗和蚕种、共同加工蚕丝制品、共同销售产品,这样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提高收入。政策推出后,各地的农户们纷纷响应,成立了很多农桑合作社,农桑产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规范。

    长乐宫的桂花又开了,风染霜坐在窗前,看着庭院里的桑苗和蚕房,心里满是安稳。慕容冷越从身后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发顶:“你看,澈儿把农桑产业做得这么好,大乾的百姓越来越富足,江山也越来越稳固了。”

    风染霜点头,目光望向远处的东宫,那里灯火通明,风澈还在和大臣们商议农桑合作社的后续政策。“是啊,”她轻声说,“我们的澈儿,终于长成了能为我们遮风挡雨,能为大乾百姓撑起一片天的太子了。”

    慕容冷越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传过来,带着安定人心的力量:“有你,有澈儿,有大乾的百姓,朕觉得,这江山再重,也抵不过眼前的温暖。”

    夜色渐深,长乐宫的灯火依旧亮着,像一双温暖的眼睛,守护着这满宫的安宁,守护着大乾的万里江山。风染霜知道,这只是大乾繁荣昌盛的开始,未来,在风澈的带领下,在全国百姓的共同努力下,大乾的农桑产业一定会越来越兴旺,大乾的江山一定会越来越稳固,大乾的百姓一定会过上更加富足安康的日子。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风澈的努力,离不开慕容冷越的支持,离不开风染霜的陪伴,更离不开每一个为大乾农桑事业付出心血的人。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编织着大乾的繁荣梦想,书写着属于大乾的农桑传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