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 > 375星火征途,匠心织梦

375星火征途,匠心织梦

    丝路共修勘探队的征程,远比预想中更为艰辛。离开敦煌熟悉的绿洲后,眼前便是绵延无尽的戈壁与沙海。烈日在头顶炙烤,热浪扭曲了远方的地平线,马蹄陷入流沙,驼铃在死寂的空气中显得格外单调。这支由多国精英组成的队伍,首先需要对抗的,是严酷的自然。

    大乾工部的官员擅长规划与统筹,但对西域具体的水文地理了解有限;波斯的工程师精于城市水道与坚固石桥的建造,面对变幻莫测的沙丘移动却经验不足;而西域本地的向导虽熟悉传统路线,却缺乏大规模工程勘测的眼光。最初的磨合期,分歧与摩擦时有发生。

    队伍的首领,大乾工部侍郎韩青,是一位沉稳干练的中年官员。他并未强行压制不同声音,而是每至夜晚扎营,便召集各方代表,围坐篝火旁,将白日遇到的难题一一摊开。他们争论,有时甚至面红耳赤,但目标一致——找到那条最优的路线。

    “此处看似平坦,但据老夫所知,春季雪融时,天山下来的洪水会淹没这片谷地,”一位满脸风霜的楼兰老向导指着地图上的某处说道。

    波斯工程师哈桑则指着另一条线:“我们波斯的经验,道路需尽量取直,减少弯道,才能提高商队效率。若绕行远处山麓,路程将增加五日。”

    韩青凝神听着,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取直固然好,但若道路被毁,效率归零。老丈所言的水患必须避开。但我们可否在此狭窄处,仿效波斯技法,修筑一座抬高的石质路基,或简易水桥,既避水患,又不致绕行太远?”

    这种基于实地考察、融合各方智慧的讨论,渐渐成为勘探队的常态。他们不再仅仅是来自不同国度的专家,而是成为了一个共同应对挑战的整体。在一次勘测潜在水源地时,队伍遭遇了罕见的沙暴,狂风卷着黄沙,遮天蔽日。是熟悉沙漠脾性的向导带领大家找到背风的岩壁躲过一劫;而在搭建临时庇护所时,波斯工程师设计的快速支撑结构和大乾匠人携带的坚韧防水布则发挥了关键作用。共历生死,让这群人的心靠得更近。

    消息通过驿骑断断续续传回长安。风澈与慕容冷越仔细阅读着每一份报告,对勘探队遇到的困难感同身受,更对他们的每一次突破欣喜不已。

    “韩青此人,堪当大任。”风澈放下最新一份报告,对慕容冷越说道,“能融汇各方之长,不拘一格,正是共修丝路最需要的人才。”

    慕容冷越点头,补充道:“勘探队所需物资,已命敦煌技援司全力保障。另外,染霜妹妹提议,可将勘探队绘制的沿途风貌、奇特动植物,甚至遇到的部族风情,简单绘制成图,由纹样融汇坊尝试设计成新的‘西域风物纹’,将来或可用于交换或赠礼,也让长安百姓更直观地了解西域。”

    长乐宫内,风染霜的“纹样融汇坊”果然又有了新灵感。穆罕默德王子拿来了勘探队送回的一些沿途见闻的素描——有奇特的风蚀蘑菇石、奔跑的野骆驼、以及某个游牧部落帐篷上的独特徽记。风染霜与匠人们兴致勃勃地研究着,将这些充满野性与异域风情的元素,巧妙地分解、变形,融入原有的融合纹样之中。她设计的一幅“瀚海行旅图”纹样,以深浅不一的褐色和金色丝线,勾勒出沙丘的起伏,间以点点绿意代表沙棘和柽柳,一行抽象的驼队商旅穿梭其间,既写实又充满诗意。

    “王兄见到此图,定会想起勘探路上的艰辛与壮阔。”穆罕默德王子赞叹道,眼中流露出对遥远征途的向往。

    勘探队在历经三个多月的艰苦跋涉后,终于抵达了预定的终点——一个位于丝路中段、颇为繁华的绿洲城邦“疏勒”。疏勒国王早已听闻丝路共修的计划,对勘探队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在疏勒,勘探队进行了长时间的休整,并以此为基础,向周边区域进行了更细致的辐射勘测。

    韩青与疏勒的官员、商人进行了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了疏勒以西直至波斯边境的路况、部落分布、水源补给点等信息。疏勒国王对设立联合驿馆和派驻巡逻队的提议极为支持,承诺提供土地和人手,并希望疏勒能成为新丝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此路若通,疏勒的繁华将更胜往昔!”疏勒国王握着韩青的手,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在疏勒,勘探队还遇到了几支从更西边,甚至来自拂林(东罗马)帝国的商队。听闻大乾牵头共修丝路的消息,这些远道而来的商人也大为振奋,提供了许多宝贵的一手信息,并表达了未来加大贸易往来的强烈愿望。韩青敏锐地意识到,丝路共修的影响,将远远超出大乾和波斯的范畴,真正意义上连接起东西方的世界。

    带着满满的勘测数据、沿途邦国的支持承诺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勘探队踏上了归程。归途虽依旧艰苦,但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成就感与希望。他们不仅绘制了一条可行的新路线图,更重要的,是摸索出了一套多国协作、共克时艰的工作模式,并在沿途播下了友谊与合作的种子。

    几乎就在勘探队返回敦煌的同时,楼兰的第二批捷报也到了。沙棘套种法大规模推广成功,昔日的黄沙中,一片片新绿茁壮成长。楼兰不仅桑园丰收,蚕丝质量稳步提升,沙棘的种植更是带来了意外之喜。沙棘果被制成果汁、果酱,其丰富的滋味和据说能抵御风寒的效用,使其在楼兰乃至周边国家大受欢迎,成了楼兰一项新的财源。楼兰国王在信中不无得意地提到,甚至有更西边的商人专门来求购沙棘制品。

    风澈看着并排呈上的勘探报告和楼兰捷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一条路,一片绿,相辅相成,正在切实地改变着丝路沿线的面貌。

    次日大朝会,韩青风尘仆仆却精神矍铄地汇报了勘探成果,呈上了精心绘制的《丝路新道勘测图》以及《共修驿馆规划草案》。朝堂之上,赞叹之声不绝于耳。

    风澈当庭决策:

    “擢升韩青为工部尚书,总领丝路共修事宜。”

    “即日起,依勘探队所拟方案,启动第一期共修工程。由大乾、波斯、楼兰、疏勒等国,分段负责道路平整、驿馆建设。”

    “敦煌技援司升格为‘丝路合作总署’,统筹农桑技援、道路共修、商贸协调等一切合作事宜,由慕容冷越兼任总署令。”

    “命将作监与纹样融汇坊合作,依新绘西域风物,精制一批‘丝路共修纪念锦’,分送各国,以志盛事。”

    朝会散去,风澈与慕容冷越并肩走在宫苑中。春深时节,御园内的桑树已是绿叶成荫。

    “路,开始修了。”风澈望着远方,语气中带着感慨,“接下来,便是更繁琐、更需要耐心的经营。”

    慕容冷越微笑道:“是啊,但只要方向是对的,每一步便都算数。你看这桑树,当年一粒小籽,如今已能遮阴。丝路亦然,今日奠基,来日必成通衢。”

    当晚,长乐宫设下小宴,为韩青接风,也为穆罕默德王子不久后的归国践行。宴席上,出现了楼兰进贡的沙棘蜜饯和疏勒的葡萄酒。风染霜拿出了她最新完成的“瀚海行旅图”锦缎小样,上面的驼队仿佛正在烛光下缓缓前行。

    穆罕默德王子抚摸着锦缎,动情地说:“此次东来,所见所闻,远超预期。大乾之胸怀,合作之真诚,令我深感敬佩。待我归国,定将全力促成波斯境内路段的修建,并说服父王,派遣更多学子前来大乾,学习农桑、工巧之术。”

    风澈举杯:“王子之言,甚慰孤心。未来之路漫长,愿大乾与波斯,与丝路所有友邦,携手并肩,让这条希望之路,永世畅通!”

    月光依旧皎洁,洒在长乐宫的庭院,也洒在遥远西域那刚刚标定、即将破土动工的新线路上。勘探队的星火已然成势,即将燎原。而匠心织就的,不仅是华美的锦缎,更是纵横万里、福泽苍生的盛世宏图。这条用智慧、汗水与信任铺就的道路,正向着光明的未来,坚实延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