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胎穿古代逃荒,很苟! > 第227章 田修文带回来消息

第227章 田修文带回来消息

    油灯如豆,将三个人的影子拉长,投在土墙上,随着火焰跳跃而晃动。窗外,新栽的柳枝在晚风中发出细微的沙沙声,更衬得屋内气氛沉凝。

    这几年田修文跟林四勇一旦有要事相商都会叫上林岁安,他们已经不把她当一个纯粹的小孩了。

    “四勇,岁安,”他开口,声音压得有些低,“县里近来,很不对劲。”

    林四勇放下手中的书卷,神色严肃:“慢慢说,如何不对劲?”

    田修文一条条道来,语气沉凝:

    田修文深吸一口气,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得极低,仿佛怕惊扰了窗外的夜色:“四勇,岁安,今日我来,不是家常闲话。有些事,我在衙门里瞧着,心里实在不安,得跟你们透个底,一起参详参详。”

    林四勇神色一肃,坐直了身体。林岁安也屏住了呼吸,她知道,大舅带来的,绝不会是寻常消息。

    “头一桩,是赋税。”田修文伸出粗壮的手指,“以往催粮征税也有,但近一年来,完全不同。名目多得邪门,什么花石纲折变钱、生辰纲孝敬钱,如今又冒出什么经制钱、括田钱,前几天户房老张差点晕过去,说是上头又行文要加征军前效验钱!县尊大人愁得团团转,底下胥吏更是像疯了一样往下压,这光景,不像太平年岁,倒像是……像是要把地皮都刮下一层来充军饷!”

    林四勇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我也察觉了,近来处理村里文书,涉及田亩赋税的,格外繁琐严苛,里正为此焦头烂额。朝廷如此敛财,若非边关吃紧,便是……”

    “第二桩,”田修文打断他,语气更沉,“是人。近来常有陌生面孔来县衙,不是州府寻常差役的做派,气势很足,直接进出后堂,调阅的都是丁口册、粮仓库存、乃至县域内的水道、桥梁、驿道档案!我问过老黑,连他这老门子都摸不清那些人的确切来路,只知来头不小。他们看完就走,不留话,不留底,神秘得很。”

    林岁安忍不住插话:“大舅,他们是不是在查……万一有什么事情,哪里能屯兵,哪里能运粮,哪里人多能征丁?”

    田修文赞赏又惊讶地看了外甥女一眼:“岁安说到点子上了!我猜也是这般。这绝非寻常政务巡查。”

    他继续道,“第三桩,是市面。我每日巡街,看得清楚。米价、盐价看似平稳,实则暗涨,尤其是铁器!好生铁难寻,价格飞涨,连菜刀、柴刀都贵了不少。我还听说,有药材商抱怨,几味治疗刀伤金创的药材,被不明来历的人高价收走了许多。”

    书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林四勇的脸色在灯光下显得晦暗不明。

    “还有江湖。”田修文的声音几乎成了气音,“以往劫道的,求财。如今,有几起案子,贼人竟是冲着粮车、甚至驿卒的文书去的!失了手也不纠缠,立刻远遁,训练有素。这……这不像寻常匪类,倒像是探路的卒子。”

    他顿了顿,总结道:“所有这些,零零总总,拼凑起来,再加上衙门里老吏们私下嘀咕的那些关于北方战事不利、金人凶残的传闻……四勇,我这心里,实在是不安稳。这太平日子底下,怕是藏着滔天的巨浪啊!”

    林四勇久久沉默,指尖的敲击声也停了。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清晰:“田大哥,你所虑极是。这些绝非孤立之事。朝廷疯狂敛财,探查地理民情,物资异常流动,江湖异动,再加上北方的坏消息……这一切都指向一种可能大战将起,或者说,朝廷正在为一场大变故做准备,而这变故,很可能来自北方,且形势不容乐观。”

    他看向林岁安:“岁安,你之前总念叨着要多存粮、修高墙,我还只当你小孩子家经过逃荒吓破了胆,如今看来……你竟是有几分未卜先知了。”

    林岁安心中剧震,面上却努力保持镇定:“四叔,我就是瞎想的,觉得有备无患总是好的。”

    田修文重重叹了口气:“幸好听了这丫头的,家里地窖存了粮,围墙也修得结实。四勇,你在村里威望高,有些事,得早做筹谋了。真有什么风吹草动,咱们两家,乃至这箬溪村,总不能毫无准备。”

    林四勇目光锐利起来:“田大哥说的是。信息、粮食、人心、自保之力,缺一不可。田大哥在衙门,消息灵通,务必继续留意,尤其是关于北边战事的确切消息和上官的真实意图。村里这边,我来想办法,赋税能拖则拖,能缓则缓,尽量为村里多留存些粮食;组织青壮暗中操练自卫之事,也可借维护乡里之名徐徐图之;还要悄悄储备些药材、铁料等必需之物。”

    他看向林岁安:“岁安,你继续照顾好家里的牲口,你的这门手艺,乱世里可能比黄金还贵重。储粮之事,更要加紧,但要做得隐秘。”

    林岁安用力点头,心脏怦怦直跳。历史的车轮声,仿佛已经隐约可闻。

    田修文沉默了会,长长吐出一口浊气,看向林四勇:“四勇,你是读书人,懂史鉴。这......这分明是......”

    “分明是王朝末路,大战将至的景象。”林四勇接口道,脸色苍白,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赋敛急如星火,谍探频出,物资管制,情报争夺......史书上每逢改朝换代,莫不如此。田大哥,你所见的,绝非一县一地的反常,而是......天倾之兆。”

    “大舅、四叔,接下来我们还是要继续囤粮,我担心接下来没那么快能安稳下来。”林岁安只能在心里感叹,幸好现在是定居在湖州,不然她都不敢想。

    “没错。”田修文、林四勇齐齐点头。

    林岁安知晓现在应该就是1125年了,上辈子的历史轨迹是大约一两年后,就会发生“靖康之变”,金兵南下,北宋灭亡,中原大乱。

    虽然这辈子是一个架空世界,也没有北宋。但是还是没逃过历史的车轮。她带的历史资料有限,只知道百姓难,但是难成什么样的,她不知道。只能是让家里多囤粮,起码保证不会饿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